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蔡英文:以六大行動連結全球生醫產業鏈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主席今天(12/14)由副總統候選人陳建仁、政策執行長張景森的陪同出席「生物經濟產業國際策略峰會」。蔡英文致詞時提到,要讓生技產業有突破性的成長,民進黨執政之後,會用六項行動,來推動生技產業的成長。她說,從生醫產業的發展,到整個台灣產業走向升級轉型,是迫不及待想要做的事情。希望有機會大家可以一起努力。

蔡英文指出,六項行動,第一,生技產業是一個知識密集的產業,要吸引人才。第二,是要打造對生技產業更友善的資本市場。第三,是保障智慧財產。第四,法規環境必須重新整理,特別是要能夠接合國際標準。第五,主題選擇,要有未來性、而且可以發揮台灣的優勢。第六,是資源要整合。

蔡英文表示,希望把台灣的生醫產業,和美國的波士頓、加州灣區、聖地牙哥;以及歐洲的瑞士、比利時、瑞典、荷蘭等等國家連結起來,讓台灣加入全球主要生醫產業鏈。除了會幫助台灣連結國際,同時,也會提高「抓地力」,讓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的時候,用創新生態系的觀念,把在地的產業、研究資源整合在一起,讓在地的能量發揮到最大。

蔡英文致詞全文:

陳維昭會長,今天在場很多我很敬重的大老先進,以及在場很多生物科技界裡面很傑出的一就人才、創業人才,大家早安,大家好!

生物經濟是生物資源的應用和加值;其中,大家都知道,尤其是生技醫療產業,是影響我很深的一個產業。我對這個產業,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我真的很希望它可以發展起來。

這次我邀請陳建仁副院長來擔任副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推動台灣的生技產業的發展,讓產業成為台灣下個階段經濟成長的動力,也讓台灣人享受到更好的醫藥、健康和照護的品質。

未來我們有很多工作,都需要在座各位一起來參與。其中,生技產業尤其需要跨部門的意見交換。我希望,未來能夠更充分、透過「生策會」這樣一個產、官、學、研交流的平台,提供政策制定的參考。

在座各位一定比我更清楚,生技醫療產業有一個特點,就是產品開發的週期很長,從基礎研究、轉譯、商品化到臨床、認證,這個過程裡面,需要投入相當的資金,也高度仰賴知識人才的參與。

台灣生醫人才素質很整齊,研發設施的質量都不錯,也有相對健全的醫療體系,而且,如果以東亞社會的健康需求和疾病型態作為切入點,我們的生技產業是很有發展性的。

不過,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結構,加上國內市場有限,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會面臨到資金不足、專利布局能力不夠、臨床試驗能力有限這些問題。

所以,我認為,台灣有發展生醫產業的優勢,就欠一個可靠的政府。這個政府,必須有未來的視野、有正確的策略,可以協助企業撐過開發階段,把研發資源整合起來,並且跟全球市場有更緊密的連結。

要讓生技產業有突破性的成長,我們民進黨的智庫與這次的競選團隊其實已經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覺得這是勢在必行的計畫。民進黨執政之後,我們會用六項行動,來推動生技產業的成長。

第一,生技產業是一個知識密集的產業,所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吸引人才。除了最基本的,強化產學之間的連結之外,我們會鼓勵研究人才參與新創公司;也會協助企業到海外尋找人才,合理化外籍人才的稅制和居留法規,以各地生技創新聚落作為據點,營造一個適合研究,也適合生活的環境。

第二,是要打造對生技產業更友善的資本市場。我們會擴大「科學技術基本法」和「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適用範圍。我也認為,應該支持研發人才技術入股,而且,臨床前試驗、和臨床試驗的補助和獎勵也必須要加強,幫助企業分攤開發創新風險。

第三,是保障智慧財產。保障的目的,就是鼓勵創新,但同時,也應該讓鑑價機制更成熟,並且提高專利技術轉移的效率,讓研發成果可以既是獲得保護,也可以互相分享,加速產品開發的速度。

第四,我們的法規環境,就像剛剛陳會長講的,必須重新整理,特別是要能夠接合國際標準。例如,「醫療器材管理法」,就希望可以跟美國法規標準接軌。除此之外,兩岸醫藥協議也必須落實,讓台灣新藥加快在中國大陸上市的效率。

第五,就主題選擇,要有未來性、而且可以發揮台灣的優勢。例如結合ICT產業和物聯網的照護產品,或者是針對東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是有發展性的題目。

另外,台灣本土醫療的資料庫,在去識別化的前提下,也可以進一步用來幫助產學各界,發展差異化、個人化的產品,同時可以照顧到台灣人的健康,讓台灣人的生活更有品質。

第六,最後一樣,就是資源要整合。不只生物資料庫要強化,台灣健康巨量資料庫也要建構出來,讓資訊可以進一步串連;同時法人平台的功能也要進一步發展,整合各地生醫的設施、產業界和TCTC,也就是臨床試驗合作聯盟的資源,形成一個支持創新以及加速產品開發的環境。

這六項行動,我們都有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每一項都有國際交流的面向。除了剛剛提到法規要跟國際接軌,還有像是跨國研發合作和臨床試驗的計畫、人才交流和延攬、企業相互投資、私募基金合作等等,我們都有具體的想法。我們希望把台灣的生醫產業,和美國的波士頓、加州灣區、聖地牙哥;以及歐洲的瑞士、比利時、瑞典、荷蘭等等國家連結起來,讓台灣加入全球主要生醫產業鏈。

除了國際連結之外,我們也要有「抓地力」,所為抓地力就是在地連結,讓我們打造一個有在地經濟意義的產業,抓地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抓地力,也就是我一再強調的,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的時候,要用創新生態系的觀念,把在地的產業、研究資源整合在一起,讓在地的能量發揮到最大。針對生醫產業,這樣的想法,會落實到我們這次大選所提出來的「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規劃裡面。

「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其實是一條生醫走廊。從中研院所在的台北南港園區、到新竹竹北醫材研究園區、中部科學園區延伸至南部科學園區,剛好也是高鐵一日生活圈, 人員來往很方便,也可以充分結合各地的產業型態。

首先,以南港為中心,涵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南港生技園區、內湖科技園區和新北產業園區,這個據點的重點,會放在新藥、新疫苗、新試劑的轉譯醫學研究,幫助育成新創公司走向第一哩路。

新竹的竹北醫材研究園區,我們會結合工研院、國衛院、台大醫學院、及其他研究大學,著重在生物製劑的領域。並且要整合當地的ICT供應鏈,投入在高階醫材的創新研發。

中部科學園區,當然,就可以借助機械產業的技術,把醫學精密儀器和檢驗醫材列為重點。

最後,涵蓋台南、高雄地區的南部科學園區,可以整合成大、高醫、義大等等大專院校的研發資源,強化骨科與牙科精密醫材的研發和製造。

我們要用這條生醫走廊,把台灣本土廠商、法人、學校單位都串連起來,成為一個有活力的生態系。

大家都同意,台灣下個階段經濟成長的動能,會來自創新,也只能靠創新,但是創新不會自然而然發生,要有一個支持創新的環境,這就是我們規劃生態系的理念;另外一方面,也必須要根據市場發展趨勢來選定產業,作為成長的火車頭。

所以,我們應該發展什麼樣的策略性產業,來帶動經濟?我認為,必須考慮到兩個重點,第一,必須有未來性,也就是說,這個產品,在下個階段的全球市場中,是一個重要的產品,而且可以回應下個世代台灣人的需求,例如人口老化、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等等。

第二,必須能夠和台灣本土廠商可以廣泛連結,讓台灣的中小企業都可以加入,把大家一起拉上來。

舉例來說,生醫和國防,這兩項產業就很有代表性。生醫的產品很小,是小到要放入人體的材料;國防的產品很大,像是潛艦和戰鬥機。這兩個產業,在未來,都有相當規模的市場,也是台灣需要的產業,而且即便是一間位於中部鄉間,從事五金加工的中小企業,他也可以參與進入這兩個產業裡面。

但是,要做出醫材或航太等級的產品,對企業來說,確實會出現很多要超越的門檻,研發實力要提昇,技術也必須要持續升級。不過,只要跨過門檻,就是一間完全不一樣的公司了。

所以,我們挑選五大產業,包括生技、國防,還有綠能、智慧機械和物聯網,都有這樣的特點,具有未來性,並且可以讓很多本土的廠商、很多中小企業找到升級轉型的機會。

簡單的說,我們的產業政策,支持開放,也就是把台灣這家店的門打開,但是開店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產品可以賣,所以,我們更專注怎麼把好產品生產出來、推銷出去。

只有這個國家是真正關注在創新、研發、生產、行銷上面,才會有好的就業機會、才可以靠自己的專業、靠自己的能力,賺取好的薪水。我相信,這才是對台灣人負責,也對中小企業負責的產業政策。

從生醫產業的發展,到整個台灣產業走向升級轉型,是我們迫不及待想要做的事情。希望我們有機會可以一起努力,謝謝大家!



更多照片,請點擊上圖,連結至 活動相簿



獨立媒體 採訪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