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確定訪中 謝長廷:面對中國崛起,民進黨不該被邊緣化



前民進黨主席、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受到國際調酒協會的邀請,確定赴中。今(10/1)日親自召開記者會說明相關行程,並將此行定調為「開展:互信與分享的新頁」。此行公開行程包括參訪廈門大學、參觀台商企業,以及東山島祭祖,隨後再轉赴北京鳥巢參觀、出席世界盃酒大賽。民進黨立委趙天麟、李應元、民進黨高雄市議員康裕成、雲林縣長蘇治芬,以及前中正大學政治系主任謝敏捷也將同行。

走進記者會場看到這麼多媒體,謝長廷說他有一點點的不安,這跟26年前開民進黨建黨記者會心情一樣,雖然是平常心,但還是有一點緊張和不安。謝長廷表示,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民進黨不應該被邊緣化,應正視兩岸的問題,而做為一個政黨,有義務代表台灣人民去爭取權利、去發言,也有義務去保護台商。他說,如果政黨在這方面都一成不變,國共聯手對付民進黨變成常態,他也很擔心,重新執政會變成一個傳說,他認為這次以個人身份前往將會是一個突破。

謝長廷也解釋「開展」的意思,他認為民進黨的精神就是不斷的找出路、不斷的創新、有新作為才能不斷的往前進,民進黨跟共產黨在歷史上缺乏互信,因此困難很多無法走出第一步,他相信雖然困難很多,只要熱愛生命、熱愛和平,真的關心台灣人民的利益,一定可以走出一條路,因此他願意以個人身份先跨出這一步,這一步也許能夠走出康莊大道,也許是羊腸小徑,也許走不出去;若走得出去那台灣人民及民進黨就會多一個機會與選擇,若走不出去,一切責任由他個人負責。



謝長廷說,這是開啟一個新的一頁,這是互信跟分享,對黨跟黨的同志也是要互信,對支持者跟台灣人民也是要互信,將來也要擴及到台灣社會要互信,兩岸要互信,如果沒有互信什麼也做不成,也會消耗很多不必要的能量,沒辦法再去做突破跟創新。而分享則是他個人的經歷、台灣的經驗,中國的建設、辦奧運的經驗,台灣民主法治的經驗,對同志間他個人內心成長的經驗,這些大家都可以分享,因此就是這次的主題就定調為「開展、分享」的理由。

對於媒體提問,舉凡綠營或者民進黨人士訪中時,國台辦必定立下一個前提就是要放棄台灣獨立的主張,而此次謝長廷可以成行,是否在這方面跟中國達成某種程度的諒解?謝長廷回應表示,民進黨有很多公職人員前往中國,最近也有2、3位中常委前往,其實沒有人有什麼前提,這是自己設下很多的限。他說,政黨間交流的話當然會有前提,但個人的話他所知道是沒有前提,包括他自己這次前往也沒有前提。

至於距離上一次原本計畫要前往廈門,卻無法成行已經是12年前的事了,在時空背景都轉換下,會不會覺得這一步對民進黨或他個人而言踏出去的太慢了,而黨主席蘇貞昌對於他的訪中又有什麼看法?謝長廷說,12年前當時是市長身份也許比較敏感,現在他不是公職人員應該比較單純,但他當時就認為城市應該要交流,民進黨
不應該被定位在中國問題上被邊緣,他知道政黨跟政府交流困難,因此當時就認為應該以城市交流來突破。而跟蘇主席他有提到,但兩人私下對談的內容他不宜談論,他尊重蘇貞昌是主席,以蘇貞昌講的內容為準。



此外,媒體詢問謝長廷是否持所謂「台胞證」的「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入境中國,他表示,兩岸人民往來平等,對方拿什麼證件來台,我們就拿什麼證件赴陸,他也沒有特權。而對於兩岸政策的主張,謝長廷表示,他對兩岸政策主張不但有講,還出了書,是最透明的。他不可能今天在台灣書上講這樣,到中國講另一套,這樣他們也會看不起我,這個大家都不必去煩惱。但是如果沒有公開的場合,也不能在街上一直喊,這當然是要對等、有講話的機會他就會講,此行若有機會,他也不排除將表述相關政治主張,即使碰到中華民國、總統等具主權概念的字眼,他也不會迴避。

對於如何看待當年所提的高雄與廈門「一國兩市」的主張,謝長廷說,當時他當市長或者是現在,都應該是按照我們的憲法來回應兩岸關係不能違憲,12年前他就說過依照我們的憲法兩個城市還是一個中國,只是他是用中華民國憲法回應一中,他們是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始終認為用憲法回應台灣是可以最團結的,兩岸本來就是有很多未決的問題,他認為自己去中國是最透明的。

至於他此行前往中國對民進黨的意義是什麼?而有人認為蘇貞昌在此事上不願表示意見是不想幫他背書,謝長廷說,他是黨員自然會跟黨報備,也代表對黨的尊重。而行為的後果誰背書,他說,民進黨的歷史,像政務官被關、被起訴,後果都是自負,沒人會幫你負責,最多只是希望同志之間能有溫暖的言語,瞭解民進黨的就知道大家都是歡喜做、甘願受。對於很多批評的意見他也許不一定接受,但是他認為批評還是有必要的,因為這也是提醒他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因此他也心存感謝。


更多照片,請點擊上圖,連結至 活動相簿

獨立媒體 採訪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