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謝長廷「台灣未來發展與維新」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今天(5/30)受邀前往蓬萊扶輪社等六社聯合例會演講,在演講中表示,他在五、六年前參加一場有國際人士的座談會時,美國學者曾經問他一句話:「你認為台灣和中國的國防、經濟以及國際上的影響力,現在的台灣比起10年前差距是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而現在和10年後來做比較,你認為台灣什麼會變更優勢?」謝長廷認為,有一件事會越來越強,那就是台灣意識。中國國力越來越強盛,許多國家都擔心中國會變成威脅,但是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辦法影響中國,只有台灣有辦法,而且是越來越有影響力。

謝長廷表示,從樂觀面來看,五、六年前和今天比起來,他的預測是對的,依各種民調中,台灣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人大約佔了90%。而從悲觀的一面來看,其實就是經濟和國家的競爭力,譬如今天媒體報導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布201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從第七名掉到第十一名,謝長廷認為,這是一個警訊,也就是台灣整體過了高峰期,也就是走下坡。謝長廷指出,台灣今年的GDP要保3,但當初馬總統的政策是GDP要達到6,而經建會長期發展預測是要4以上,這些都表示我們的發展遇到了問題,發展跟預測有落差,這就是台灣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謝長廷認為,競爭力是比較的問題,比別人進步的少就是排在後面,落後的原因很多,他認為台灣最大的問題在於政府部門、國會都是比較弱的,但民間反而比較強。謝長廷認為,這就是我們要反省的,因為政治結構慢慢固定化後,要改革就要付出代價,不管是財政、退休金制度或是核四,任何黨執政要推動改革都不容易,台灣的困難就在這裡,政治內耗和對立影響改革。

另外,台灣另一個問題就是兩岸,台灣若是要爭取更好的條件,最終一定要透過政治談判,但台灣內部若是沒共識、不團結,這樣情況下談判對台灣是不利的。兩岸跟內政改革一樣,內部有共識對台灣比較有利。謝長廷指出,不管是台灣內部的問題、兩岸問題或是國際問題,台灣都必須要有新的觀念和作法才能止跌回升,繼續往前邁進。他多年來提倡「共生」,這是一種新的思維,新的作法,能夠追求雙贏包容差異的作法。謝長廷打趣說,今天扶輪社辦的是跨區聯合例會,不但跨社還跨區舉辦,這若是政黨跨黨大概就吵架了。

謝長廷認為具體的作法,台灣內部應該要找到一個大家最大公約數的東西,他認為這就是憲法。謝長廷指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也是從憲法出發,而不管是民進黨或台聯黨,曾經執政或擔任公職的人也曾向憲法宣誓,雖然對憲法的一些條文有爭議,但整體而言應該是接受它作為我們的憲法,這樣最少就有80%以上的共識,這應該是大家在現狀下的最大公約數。2005年民進黨執政時修憲,憲法成為超穩定架構,謝長廷對此解讀為民進黨希望整個社會要共生團結,在憲法的平台下和諧發展,一致對外,爭取台灣人的尊嚴與利益。

謝長廷覺得,理想的兩岸政策就是台灣人民同意,美國接受以及中國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若是完全否認中華民國的存在,那就是不讓中華民國有空間,那代表憲法已經無法使用,台灣就需要一部新憲法,所以,我們相信對岸很務實面對中華民國憲法。我們要有信心,台灣要變成世上最文明、最民主的地方,用共生文化來代替鬥爭,兩岸共同走向世界,共創輸贏,台灣就會往前發展,就會有不一樣的局面。


更多照片,請點擊上圖,連結至 活動相簿

獨立媒體 採訪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