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李登輝東華大學-「領導能力的修練」
前總統李登輝今天(10/24)到花蓮東華大學以「領導能力的修練」為題演講,抵達時學生夾道熱烈歡迎,包括學者施正鋒、前台南市長張燦鍙等人都到場,四百席的演講會場座無虛席,不少學生只好站著或坐在走道聽講,李登輝基金會表示,整場約有五、六百人前來聽阿輝伯演講。
李登輝表示,很高興有機會來到好山好水的花蓮,每次他來到校園,就充分感受到一股屬於年青人的活力,這讓他自己也隨著這股活力,變年青了。他說,在座的同學可以說是台灣未來的希望,尤其是處於新時代的考驗當中,年青的你們,要如何準備自己,將來成為領導國家重要的棟樑,各位所肩負的責任,是神聖的、是任重道遠的。當一個領導者很不容易,不論領導的團體是大是小,基本上,要號召一群各有特質、各不相同的人跟隨你,同心協力的朝著一個目標前進,一定是很大的挑戰。
李登輝舉了他最常舉的例子,就是他在當總統的時候,曾經和太太、媳婦、孫女一起去爬觀音山,很辛苦的爬了大約一公里的陡坡,才能登上山頂。然而,當自己站在山頂時,就真實感受到「山頂上非常狹窄,四周都是陡峭的懸崖,在上面光是站著不動,就覺得自己是站在極度危險的地方。」此時,也讓自己領悟到擁有最後決策權的感覺,其實摻雜著相當程度的害怕。當領導者,經常得面對孤獨,特別是決策的風險很高時,不寒而慄的恐懼時刻就來臨了。
他強調信仰的重要,並不是要把神與政治結合在一起,反而是主張人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充分了解自我信念的脆弱和內心的猶豫才行;為了了解自己的內心,因此需要信仰。我自己就是因為想求得精神上的安寧而信神。李登輝也坦承,作為一個凡事追根究柢的知識份子,要產生信仰實在是難上加難,必須先擺脫過去的框架,才能了解所謂的信仰就是實踐的問題。在繞了一大圈後,最後,他終於找到了「我是誰?」的答案,我就是「不是我的我」。
李登輝表示,一個領導人在追求歷史定位時,最大的誘惑就是權力的滋味。「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敗」,這句話絕對是真理。權力的滋味,就如「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般,讓人陶陶然,很少有人可以自拔,包括他在內,也一樣受到試煉。他認為,一個領導者即使得到人民壓倒性的支持而掌權,也必須想到有一天可能會被人民放棄的最壞情況發生,所以領導者對於國家,對於人民,必須始終保有謙卑誠實的態度,要觀察民意,而不是以為自己可以引領民意。
他認為,歷史上很多的英雄,都具備有煽動性的行動和能力,但是他卻認為,美中不足的是,具有群眾魅力的領導者,通常並無法維持長期的政治生命,因為,魅力的背後,是出於人民的感情,這是一種幻覺,當人民的現實希望無法獲得時,幻覺很快會散去。除了大眾的幻覺之外,所謂的魅力很多來自於媒體的創造,一旦當偶像倒了的時候,領導者非常容易會被大眾棄之如敝屣。「領導」的終極目標,是在促成團體內部人員的凝聚力,達成組織所設定的目標。因此,領導者本身的領導方式,以及是不是具有完善的組織,作為有效的工具,格外重要。
在領導風格上,李登輝認為,領導人要有比一般人更高的自我要求與自我期許,要設定更高的理想與目標,也就是說,要為組織勾畫未來發展的目標和藍圖。他強調「這幅藍圖不是全由領導者獨自描繪的,必須擴大組織成員一起參與。藍圖打造出來後,更要與全體組織成員共同分享,如此才能引起同仁共鳴,激發大家的熱情,共同追求這個理想目標」。這就是現代領導理論中,所謂的「願景領導」。
李登輝說,他最擔心的是,民粹化的台灣能不能提昇民主素養、法治精神,具備現代民主社會應有的基本素養?因為這是建構一個現代化國家的基礎工程。我認為,台灣當前的政治、社會亂象,就是執政者欠缺願景,人民看不到階段性目標和實際作為,因此,一切顯然茫然而短視,距離一個真正理想的民主社會,台灣還有一段相當長的發展歷程。
更多照片,請點擊上圖,連結至 活動相簿
獨立媒體 採訪報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