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如何因應中國因素在台灣」華山會議三共識



民進黨今天(8/15)召開第三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主題為「如何因應『中國因素』在台灣」,由民進黨中常委、前行政院長游錫堃主持,游錫堃在結語時表示,為了對抗「中國因素」對台灣的侵蝕與破壞,兩岸交流必須遵守下列三項原則:一、不得傷害台灣主權和安全;二、交流協商必須符合民主程序與透明化,包括利益迴避、國會聽證與審查;三、開放交流後必須有管理機制,包括登記、統計、獎懲規定、定期檢討等。

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在會後記者會表示,本次擴大會議有兩大特色,一、參與的公民團體相當踴躍,包括台教會會長呂忠津、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副理事長賴萬枝、台灣公民媒體文化協會執行長馮賢賢、台灣維吾爾之友會常務理事林保華、及旅遊業等團體代表,都出席表達意見;二、與會者多數認為不是只有台灣必須面對「中國因素」,中國也會受到「港台因素」的影響,香港民運人士劉家儀以「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從溫水煮蛙到烈火烤蛙」為題發表引言指出,中國最懼怕「港台因素」,為了捍衛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未來香港與台灣將有很多機會可以合作。

洪財隆轉述與會者的談話表示,多數人認為兩岸之間的交流無可避免,但由於中國是高度管制的國家,多數交流都在中共的政治指導下進行,如果沒有更大的透明度及更多的民主監督, 兩岸之間將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前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指出,除了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外,台灣對中國的影響也值得重視,他認為透過值得信賴的臺灣民間生命力在兩岸之間實質生活中的穿梭,實際上將可為臺灣化解諸多的中國因素。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律師表示,台灣面臨中共以商圍政的長期布局,應透過捍衛台灣民主和人權價值,避免台灣民主與人權現狀在兩岸往來過程中出現倒退。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則從經濟的角度分析,他認為台灣經濟已出現從資金到人被掏空的現象。中資在批發零售業有非常廣泛的投資,明顯非以經濟為目的,而是在於台灣商業模式等情報資訊的蒐集。同時會針對特定族群進行了解。因此中資目前在台灣仍處於情報蒐集及模式學習的階段,尚未進入到大舉入台階段。

龔明鑫說,中國對台灣的經濟策略是:1.隔絕兩岸與國際關係,孤立台灣應變能力;2.口號讓利,實則錢不進台灣,掏空台灣資金,人才及技術,以削弱台灣反擊能力;3.分層分群入台,入心,邊緣中央政府,各個擊破。中研院副研究員張谷銘則建議民進黨,應正面看待開放中生對兩岸交流的效益,多關心及了解九七之後的香港,強化對於兩岸交流的資訊蒐集與分析。

獨立媒體 採訪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