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民進黨中執會通過「2012大選檢討報告」



民進黨中執會今(2/22)日通過「2012大選檢討報告」,就本次選舉從選戰總體策略到競選作為等進行檢討、分析,並作為未來黨務興革與重返執政參考。黨發言人林右昌表示,「2012大選檢討」除針對大選各項競選作為進行檢討外,也對黨所面臨結構性不利因素,包括「提升執政信賴感」、「中國因素影響的因應」及「基層經營與政治板塊的突破」等三個面向,提出方向性的建議。林右昌轉述檢討報告內容如下:

一、民進黨必須以國會及執政縣市為舞台,提升全黨執政信賴感,塑造具備治國能力的形象,培養治國人才,來爭取中間游離選民的認同。中間游離選民在最後關頭的轉向、及都會中產階級的支持度不足,是 2012大選落敗的原因之一。對基本盤比國民黨小的本黨而言,這是克服勝選障礙的首要關鍵。

國會是在野黨最重要的政策舞台。未來除了立院黨團與中央黨部政策部門應加強整合,以強化政策議題的主導性、及問政的專業性。更必須擴大與社會各領域的對話,提出符合各類選民需求的具體政策主張。

地方執政口碑與品質,仍是民進黨的強項。執政縣市長必須肩負打造「綠色執政」特色的責任,突出基本價值與政策路線的優點,塑造政黨形象的差異性。並以地方執政為基地,積極培養下一世代的治國與參政人才。

二、民進黨面對中國因素所塑造的經濟威脅感,必須發展出能夠凝聚國內共識的兩岸戰略路線,提供人民一個既不陷入經濟依賴、又可確保經濟生活安全感的政策選項,擺脫反中鎖國的刻板印象。「中國因素」在台灣歷次大選中都有一定的作用力。但相較於過去中國因素通常在「國家認同」與「統獨路線」的層面上發酵,近來中國因素對選舉的影響,則明顯有「經濟議題化」的趨勢。

民進黨必須因應的問題是:中國介入台灣選舉的策略已經調整,不但手段更加細緻,其影響力也更全面性。特別是國共利用台灣經濟依賴中國市場的現況,將兩岸政治選項的論述予以「經濟議題化」,沒有正面挑戰台灣人民高度的本土認同,反而是訴求經濟生活上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感、及兩岸關係與經濟發展的關聯性,強化選民心理上的威脅感。

在未來的選戰中,中國因素的作用勢必持續、增強。對此,台灣人民並非毫無疑慮,但欠缺具體的第二選項。因此,民進黨仍需以堅定立場,扮演鞏固台灣主權與經濟自主性的力量;但在策略上必須更加細緻,以溫和及彈性的態度,提供一個既不陷入對中國經濟依賴、又能確保經濟生活安全感的政策選項,讓人民有另一個安心的選擇。

另一方面,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不斷強調務實與溫和的路線,並且也不排斥與中國交往;但在實務上,必須以具體行動來強化此一立場的說服力,並縮小形象與主張之間的落差。未來除了更深入研究中國的變化、與其對台戰略,也應該更具體展開雙向的交流,擺脫反中、鎖國等錯誤的刻板印象。

三、面對傳統藍大於綠的弱勢區域,民進黨必須拿出積極突破既有政治版圖的企圖心,深入艱困選區,在基層全面布局耕耘;並搶攻各級公職與地方執政,貫徹「以地方包圍中央」的策略。從本次總統及立委大選結果觀察,本黨如何扭轉北台灣都會區政治板塊的劣勢,將是未來競逐中央執政的重要關鍵。特別是當本黨優勢地區普遍有人口流失的問題,對於北台灣人口密集並持續增長的都會區,更必須積極提升支持度,以免與國民黨差距持續擴大。

在立委選舉實施單一選區制度之後,弱勢選區欠缺公職經營,成為本黨更嚴重的問題。欠缺公職造成地方經營的困難,欠缺經營又成為競選公職的障礙,兩者相互作用,成為惡性循環,必須尋求突破之道。為改善此一現實的劣勢,必須落實以立法委員選區為單位,賦予不分區立委經營弱勢選區的責任,並全面建構黨的區發展組織。此外應廣設鄉鎮市區聯絡處,結合各級黨公職,加強基層經營,強化基層的聯繫與運作。

為迎接 2014年地方七合一選戰,應盡速擬定全面搶攻基層公職與地方執政權之對策,並且盡早完成提名以提前佈局、長期經營,貫徹以地方包圍中央的策略。此外,應定期針對選戰進行各類人員的培訓,將選戰組織常備化,加強與各社團、產業的連結,並強化中央黨部的選舉專業研究,以更專業客觀的方式因應未來選戰。

對於監票系統的建構,此次大選雖已盡量提高派任比例,但實際執行成效的管控卻不夠紮實,以致功效未能完全落實。未來必須建立更嚴謹的監票系統,加強訓練以發揮實際功能。


更多照片,請點擊上圖,連結至 活動相簿

獨立媒體 採訪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