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蔡英文接受鄭弘儀寶島新聲電台專訪
獨立媒體 YouTube播放清單頻道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今天(1/7)接受寶島新聲電台主持人鄭弘專訪,蔡英文再次呼籲馬英九應召開國是會議,對於馬英九說國是會議無效,座談會比國是會議重要,她說如果這不是他的拖詞的話,就表示他真的不瞭解國是會議的重要性,如果說他還是以為他自己做為一個執政者就可以突破這些困局,他自己可以主導這個改革的話那他真的有點天真了。蔡英文說,國是會議如果召開成功,歷史上會記得,是馬英九召開國是會議,不會記得蔡英文呼籲召開國是會議。
蔡英文表示,二十年前開的那個國是會議是李前總統所召開的,那時候民進黨是在野黨,也配合當時總統開國是會議。這個國是會議就開啟了後來台灣快速民主化的過程,我們看到像國會的全面改選、總統直選都是這個國是會議後續的發展。馬英九今天也是直選的總統,也是受惠於那一次的國是會議,同時他在那個時候也擔任過幕僚,也應該深切的瞭解國是會議它是一個凝聚社會改革的力量,來衝破執政者他所受到的限制,讓台灣整個社會的發展、經濟發展的近程可以開始一個新的近程,所以這是需要社會力量的集結,才可以突破現有的執政的困局。
對於大學教授因使用假發票報帳遭起訴事件,蔡英文則表示,這是屬於制度改構的問題,若是科以刑責其實有很大爭議,她呼籲,研究應給予足夠自由度,若是每天忙發票報帳,還有時間研究嗎?蔡英文表示,近來看到學者受國家委託或補助研究,最後發生假發票問題,並牽涉到貪污問題,她說,如果社會觀念不改,老是把學者當成公務人員,認為他們是行使公權力的過程,那就難脫貪污的陰影,社會要鼓勵研發的人,卻又給予很大的束縛,台灣研發的能力就釋放不出來。
鄭弘儀問到,馬英九現在沒有執行力、沒有領導力、信任度低,這是社會的危機,如果這是社會的危機,為何他能當選總統?蔡英文表示,這是上次的選舉顯現出來 社會的一個心理上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對一個總統如此的失望,但是在那時失望但未到絕望,台灣人也習慣一個總統做八年,在那時台灣對他是失望 但不致於絕望,也願給再他一次。
蔡英文說,在選後一年,看到本來期待沒有連任壓力的總統可以做得更好,結果看到一個沒有連任壓力的總統反而做得更糟,主要原因第一他覺得他沒有連任壓力,所以放掉戒慎恐懼的心,在很多政策上作為沒有審慎評估,也沒有找一個最有效去社會說服的方法。他覺得沒有連任壓力,就有權力的恣意性在手上,在之前的前四年大家對他對社會無感已經很有意見了,連任後更無感,他的權力的行使空間更大、恣意性更大,所以看到一連串政策失敗也在這裡,蔡英文認為人民已經對馬英九差不多絕望了。對於馬英九的歷史定位,蔡英文說,要看馬總統接下來做什麼,若都不做,歷史定位現在都已經寫好了不是嗎。
蔡英文也提到近來媒體壟斷的問題,固然很多人擔心是媒體跟言論被壟斷,也很多人擔心財團在後面是否有中國的因素,不管有沒有中國的因素,這些財團本身因為在中國投資,有商業利益自然受到中國因素約制,這些都是讓讓台灣民主言論自由產生很大的限制性因素,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在特定媒體交易上,台灣社會有這樣反應跟警覺。蔡英文說,台灣人民在2012選舉過後,對中國因素探討、警覺是日漸增高。
對於反媒體龍斷,蔡衍明說這是民間交易,蔡英文認為這牽涉到三層問題,通常看到的是市場集中的問題,除了市場之外還有一些非市場考量,言論自由、民主多元,這不是商業的問題也不是錢可以買的事,這個問題要超出市場商業的層次來看,真正的民主國家多元跟言論自由價值如何去保護它,第三層面是財團,我們不反對財團,也覺得經濟發展過程,在市場經濟裡一定資本集中對產業發展是有利的,但以現在兩岸情勢,大部分財團在中國有投資,財團一方面有很大的經濟能量,但其實也很脆弱,因為很多商業利益在中國,一旦中國有要他們配合的事,他們也不能不配合,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財團掌握媒體,媒體又掌控主導台灣言論市場情況下,這個令人擔憂。
鄭弘儀問,如果今天這個事情發生在自由時報林榮三身上,他去買,妳也會
反對嗎?蔡英文說,我當然會反對啊。但如果林榮三沒有在中國投資呢?蔡英文表示,我不會說一定去反對他,但我會用這三個標準『市場標準、非市場標準、政治性的中國因素的介入以及外部因素介入的情況』,檢驗每個交易。
面對中共新領導人習近平,蔡英文說,希望習近平能體會台灣是民主社會、想法多元,如果硬用政治、經濟壓力框住台灣,限制思想自由、經濟選擇、未來選擇,或許一時能成功,但台灣會有反彈,對兩岸關係不好。她覺得雙方交流、相互理解很重要,要維持平穩、和平關係是大家共同利益,不能以壓力、強加想法在台灣身上。至於訪問中國方面,蔡英文說,交流要真心誠意,做實質交流,不要有政治負擔,也不要有太多形式上的作業,自然就好,如果這趟旅程對台灣、民進黨有利,就會考慮,若無好處就不會刻意為去中國而去。
鄭弘儀問到是否參選2016總統,他認為這必須要說,因為如果不選總統,講話的份量就不一樣。蔡英文說,這是言之過早的問題,選總統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台灣社會整體的想法,跟他是否已準備好去接受某些特定的候選人,政黨是否已經準備好,是有很強的企圖心去改造自己、創造更多機會及支持,候選人是否有強烈的意志力。她說,政治人物、尤其是主要的政治人物,心裡都應該要有一個準備,也就是「你要變成這個社會的一個選項」,真正的選擇權在人民手上,如果政治人物空有自己意志,沒有社會整體支持,其實那個還不是一個真正的選項。
更多照片,請點擊上圖,連結至 活動相簿
獨立媒體 採訪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