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民進黨十年政綱-住宅篇 張景森、花敬群 媒體問答
獨立媒體 YouTube播放清單頻道
民進黨十年政綱-住宅篇張景森、花敬群針對媒體提問,如何推動公辦都更,在都市地區蓋 10%的公共住宅。張景森回應表示,那是目標,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執行,所以中央要與地方協調,時程要與地方政府協商,但是長期來看,城市達到10%左右的公共住宅,應該足以解決中低收入戶的問題,也對私有制度的市場產生一定程度的制衡,在價格上有牽制的作用,至於取得的方式不限什麼方式,因為我們不要像國民黨那樣想立刻達到數量的目標,我們主張多元方式取得。
張景森認為,第一、我們可以在市中心找公地來使用,現在有很多公地是空的,可以連旁邊的私地一起做更新,若連旁邊的舊社區一起來做,面積愈大,品質也會愈高,效果愈大,所以我們若是在市中心找到公地,會盡量與附近一併推動更新。第二個部份則是,政府很多交通建設,在建設規劃初期的階段,就要知道場站要設在哪裡,台北市四千多億至五千億的捷運建設,增值的都是在場站的部分,那就是政府投資的公共建設,所以應該在捷運規劃的時候,同時將公共住宅規畫出來,換句話說,都市規畫裡就必須把公共住宅的用地留下來。簡言之,如果有公地就取得公地,如果公地參加開發,如果有都市建設,就從都市建設裡開發或推動更新。
而媒體進一步詢問,若以台北市為例,10%的量是多少時,張景森回應表示,數量10%確實是蠻大的數字,說他不大的原因是,與其他國家相較企圖心是非常小,一點都不大。政綱方向為什麼很重要?因為方向走錯了,永遠也走不到那個地方,如果當年方向是對的,今年差不多也達到了,那個時候方向對的話,即使政府再怎麼無能,每年蓋個一兩千戶,累積下來也很可觀。以速度來看,更新一次需要非常長的時間。粗估台北市大概九萬戶左右,新北市大概十四萬戶左右。
張景森指出,考慮到人口結構、空間取得,可能大部分必須配置在新北市,因為新北市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即使是在市中心區也是比較容易找到大片的公有地參與更新,但是這不意味台北市找不到,他做過台北市發展局局長,如果郝龍斌請他幫忙,他一定找的到。但還是希望透過都市更新逐步來做、讓它分散,所以不應該訂一個時間、趕快找個工地,重蹈他們的覆轍來蓋。大家的焦點可能放在什麼時候達到,但是這部分張景森講的比較保守,認為只要方向對了、慢慢累積,只要蓋了,累積下來不管多慢,現在房子可以撐個六十年以上,慢慢累積還是會達到。大部分在新北市比較容易實現,台北市也不要太妄自菲薄,這是絕對做的到。
至於若考慮到土地取得與資金問題,一般房子是蓋來出租,如果租金可以維持銀行利息與管理維護成本,就政府的角度來看可以把他當作公共設施的一種。「公共住宅」可以把他想成公共設施,所以資金不是太大問題,時間就配合都市更新,一開始會比較慢、比較少,都市更新的程序四年算很快,只要大量做慢慢做,在第一個四年後每年穩定增加,假設我們把以前政府都當作最笨的程度,從蔣經國時代至今都已經蓋了40萬戶,何況我們以後政府會更聰明,所以說政府往這個方向做不是太大的問題。那具體的時間相對不重要,應該要先把方向確定下來。
張景森認為,台北市需要九萬戶,新北市需要十四萬戶,這是照比例計算的,整個大台北市地區約需要 25萬戶,但這 25萬戶是很長期的。英國之所以可以累積這麼多的公屋,因為戰後開始,到現在六、七十年了,就是都市計畫都市更新時就已把 housing加進去了,所以大部分的國家能夠累計到這麼多,都是非常長的時間,但基本政策、方向要對。一個國家如果在很短的時間,一、二十年內蓋出二十萬戶公屋,那這個國家也快要亡了,這個國家一定有問題,一個城市是緩慢成長的,但方向對了是很重要的。
獨立媒體 採訪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