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台北市議員簡余晏、李慶鋒、陳建銘記者會~內捷?內劫!議員三問馬先生
獨立媒體 YouTube播放清單頻道
內捷?內劫!得標300億,完工花到600億,5度追加預算,議員三問馬英九,決策錯誤誰負責?議員指出,從貓纜到內捷,履勘都是玩假的;內湖線狀況百出,交通部履勘報告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所有惡果讓民眾承擔!
台北市議員簡余晏、李慶鋒、陳建銘15日質疑,內湖線工程從最早由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低價搶標,以遠低於其他業界的328億6999萬9996元得標,之後市府卻高價追加預算,在內湖人一片反對中運量、議員質疑龐巴迪無法承接馬特拉膠輪系統至今,竟然辦過五次追加減預算,直到今年追加減後預算已高達593億7867萬4251元,預估到完成內湖線預算會高達667億元,幾乎是原標金額的一倍了。而扣掉徵收土地費用,業者大約經費達四百餘億元,遠比低價的標金328億元高出百餘億元,內捷的每公里平均造價約48億元,遠高於高捷的28.8億元一公里。
議員質疑其間有無圖利業者,如果要花到六百多億元的話,馬英九當時應該考慮高運量系統才對,台北人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的錢,去蓋一條舉世罕見、超長的25公里中運量捷運?議員今天三問馬英九,要求馬英九應出來說明當年的決策錯誤。
議員三問馬英九:
一是,為什麼1999到2000年時,你堅持一定要採中運量系統?明明知道內湖人口倍增,而且系統整合有疑問,為什麼馬先生你要選擇中運量?
二是,為什麼要在最關鍵的2002年01月堅持增加松山機場站,增長達1.9公里,決定增購適合哈比人身材小型電聯車廂,辦了高達166億1378萬0142元的高額追加減預算?
三是,為什麼馬英九先生要採用龐巴迪系統?明知道有線改為無線、膠輪改為鋼輪幾乎全線重來,風險增高,既然得標的是土建業者不是機電業者,要跟那個系統合作都可以,為什麼馬先生堅持採龐巴迪系統?
議員要求,台北市民現在得忍受內湖線的機電不愍、噪音、在松山機場繞大圈、費用且比當年得標的三百多億元爆增到六百餘億元,幾乎高了一倍。早知如此,當時為何不採高運量系統?為何一再追加減預算?直到現在才把責任推給龐巴迪公司?那市府真正的決策錯誤問題誰來回答?全世界中運量無人駕駛系統只有里耳及溫哥華有所謂延伸線,根本沒有廠商曾有系統修改拼裝換血過,為什麼台北市民怎麼可憐,要被錯誤決策拿來當白老鼠?
議員公布當年內湖線的投標金額,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328億6999萬9996元得標,事實上,參與投標而落榜的其他業者評估預算不只於此,其他的投標金額分別是355億元、367億元、372億元,就算最後因為為了要讓台北市成為「上海人的一日生活圈」而加了松山機場站,多花了70億元來彎一個大彎,而且電聯車廂採購竟選擇哈比人款,總金額也無法想像竟然爆增到六百多億元,為什麼要增購這種車廂?工程費怎麼會一再追加?議員質疑,之前才爆發的副市長吳秀光收取業者顧問費,在內湖線風雨飄搖之際,馬團隊應該站出來說明過去的決策,不要老讓郝團隊揹黑鍋。
議員提出三項具體要求,高鐵在試營運期間雖然驗收完成了,但為了尊重消費者而採半價優惠,台北市民不是哈比人,台北市民也不該是二等市民,翻開交通部路正司主導的兩天履勘,這與貓纜履勘一樣形同虛設。議員要求:一,儘速委請外界專業人士組成公正客觀的捷運體檢小組,彷當年木柵線模式,重新體檢履勘;二,彷高鐵模式,未驗收前收取半價車費,而且整體車價應扣掉松山機場站里程計算,大約應降十元;三,全面調查內湖線決策過程。
內湖線記事:
1999年0121,馬英九裁示採中運量系統,展開多家廠商公開甄選,宣布預計2005年通車。
2000年0621內湖人反對中運輛系統,認為現有26萬人應該高運量地下化系統。馬英九指高運量要花千億元而反對,內湖人希望馬英九做個「有遠見而讓內湖懷念的市長」
2003年0620議員質疑加拿大龐巴迪能否整合法國馬特拉系統,而且鋼輪系統如何取代馬特拉膠輪系統。
2008年0423吳秀光副市長涉嫌於2004年11月到2006年間收受引介龐巴迪與工信工程的「來福貿易公司」每月九萬元共二百萬元顧問費而下台
獨立媒體 採訪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